什么是助焊剂残留物
助焊剂残渣是焊接过程后留在电路板上的残留物。它是焊接过程中使用的助焊剂的副产品,助焊剂是一种酸性混合物,用于去除金属氧化物并促进冶金结合的形成。如果管理不当,助焊剂留下的残留物会带来各种风险和问题。
助焊剂残留物可分为两类:良性和活性。分类的依据是故障风险,而不是残留物本身的化学性质。会影响电气故障几率的助焊剂主要成分是活化剂、粘合剂、溶剂和添加剂。
活化剂是一种弱有机酸,通过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形成金属盐,从而在实现良好接合方面发挥作用。但是,如果未反应的酸过量,就会导致电子故障。粘合剂也称为载体,是一种不溶性化合物,可防止未消耗的活化剂在焊接后溶解在水中。它们占可见残留物的大部分。选择低浓度粘合剂的助焊剂配方可能会提高清洁组件的外观,但会增加故障风险。
溶剂用于溶解助焊剂的其他成分,必须按照建议的焊接曲线进行操作,以确保溶剂完全蒸发。任何残留溶剂都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故障。添加剂(如增塑剂、染料或抗氧化剂)的用量很少,它们对可靠性的影响可能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
不同的焊接方法,如表面贴装回流焊、波峰焊、选择焊或手工焊,会因使用的助焊剂量不同而带来不同的风险。控制助焊剂的使用流量和用量对于降低过量和难以控制的液体流动风险至关重要。
要评估与助焊剂残留物相关的风险水平,可以采用溶剂萃取电阻率(ROSE)测试和离子色谱法等行业标准方法。ROSE 测试可监测清洗操作过程中的离子清洁度,而离子色谱法则可测量焊接后残留的离子数量,并检测助焊剂中的弱有机酸含量。不过,在解释离子色谱法的结果时,并没有标准的合格或不合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