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置自检 (BIST)

Bester PCBA

最后更新2023-09-18

什么是内置自检 (BIST)

内置自检(BIST)是一种机制或系统,使电子设备和系统能够对其内部功能进行自检和验证。它是专门为促进集成电路在制造过程中进行高效、经济的测试而设计的。

BIST 直接在集成电路中集成了额外的硬件和软件功能,从而减少了对外部自动测试设备 (ATE) 的依赖。这样,集成电路就能利用内部电路测试自身的运行情况,包括功能和参数。通过执行自测试,集成电路可以验证其功能,识别任何潜在的故障或缺陷,并确保可靠的性能。

BIST 被认为是一种可测试性设计(DFT)技术,因为它提高了芯片电气测试的简便性、速度、效率和成本效益。根据具体的电路和产品要求,它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就 DRAM 而言,常见的 BIST 方法包括在芯片上集成额外的电路,用于模式生成、定时、模式选择和诊断测试。

ATE 测试成本的不断增加和集成电路复杂性的不断提高,推动了 BIST 技术的发展。随着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同的功能块采用不同的技术,BIST 为测试与外部引脚没有直接连接的关键电路(如设备内部使用的嵌入式存储器)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实施 BIST 有几个好处,包括通过减少或消除使用 ATE 进行外部电气测试的需要来降低测试成本;通过在芯片上集成特殊的测试结构来提高故障覆盖率;如果 BIST 可以并行测试更多的结构,则可以缩短测试时间;更方便的客户支持;以及在生产电气测试环境之外执行测试的能力。

潜在的缺点包括:BIST 电路需要额外的硅片面积和工厂处理要求、对存取时间的潜在影响、与外界接口所需的额外引脚和封装尺寸要求,以及如果片上测试硬件本身发生故障,BIST 结果可能不正确。

常见问题

内置自检有哪些优势

将内置自检(BIST)纳入系统的优点很多。首先,它大大降低了测试成本,因为不再需要使用 ATE 进行外部电气测试。其次,由于可以在芯片上集成特殊的测试结构,BIST 可以更好地覆盖故障。最后,如果 BIST 的设计能提高测试效率,就能缩短测试时间。

内置测试设备的用途是什么?

内置测试设备,如万用表、示波器、放电探头和频率发生器,被集成到系统中,以方便测试和诊断。BIT 一词通常用来指这种功能或所进行的具体测试。

什么是内置自检?

说明内置自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生成测试模式的成本、减少测试数据量和缩短整个测试时间。此外,在数据压缩技术中,比较是在压缩后的测试响应而不是整个测试数据上进行的。

相关术语

相关文章

發表評論


reCAPTCHA 验证期限已过。请重新加载页面。

zh_HKChinese